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?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
客服
打印

1979年那些事儿+非首发

31师防敌炮袭的做法:
31师在战中为防敌炮火袭击,对阵地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:A:对人员、车辆、军马疏散隐蔽,没有任务的零星人员禁止在阵地上走动。B:严格灯火管制,野炊一律挖散烟、避光灶,夜间照明、抽烟严格避光。C:禁止在阵地上晾晒衣物,及时清理饼干纸和罐头盒,防止反光。要求部队每到一地立即构筑工事,做到人员有掩体,车炮能隐蔽。战中全师共构筑各种掩体5500余个,车炮隐蔽工事300余个,指挥所、观察所20余个,减少了因遭炮击造成的损失。2月17日凌晨,91团2营穿插到船头后,遭敌火箭炮袭击,由于该营构筑工事及时,避免了伤亡。3月6、7日,越军每天两次向师指和炮团2营阵地进行炮袭,每次达15-20分钟。由于预有工事,除少量器材物资有损失外,人员无一伤亡,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。

TOP

高平战区兵要地理
越南高平地区系山岳丛林地,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,除高平、复和、东溪、七溪等城镇附近为土山外,其余多为石山。山高坡陡,地势险要,天然石洞、岩缝多。山上丛林茂密,道路稀少,仅有3号公路从我国水口经复和、广渊、高平通往太原、河内和4号公路从芒街连接七溪、东溪至高平,其余为乡村土路和山间小路;道路多沿山脚、河边、峡谷穿行,桥梁涵洞多、路面窄、坡度大、曲半径小、质量差,路旁沟深壁陡,沿途隘口多。战时正值雨季前夕,气候多变,雨绵雾浓,昼夜、晴雨温差较大。
高平市四面环山,平江绕市区流向东南,3、4号公路经该市通往越西北各边境城镇及内地,是越北战略要地。其南部的东溪是越北边境重镇,4号公路经此北至高平南达七溪,并有乡村土路与复和及我境布局相通。嫩金山口的弄梅隧道紧扼4号公路,地势十分险要,是东溪通高平的咽喉,整个地形易守难攻。

TOP

听说咱们自己的部队伤亡也很大。有点不懂 打个小越南还那样费力吗?

TOP

略谈1979年一线部队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

1979年作战,各部的侦察工作普遍不到位、不得力,“把侦察分队当警戒、战斗分队使用,不善于边打边侦察、当面敌情掌握不好,总感到情况不明了”的字样,几乎在所有的作战总结里都可以看到。
具体谈到打高平的主力124师,该师战前3次组织侦察分队越境侦察捕俘,但因侦察能力弱,均未成功。第一次只抓到2个老百姓,第二次遇到2个越地方干部,将其击毙了,第三次潜入越境10公里,时间达5天之久,也没有抓到俘虏。开战后,各团的侦察排大多是被当作警戒分队使用,没有积极展开侦察活动。配属给该师的军侦察大队担任穿插,19日到达果冈后,将该大队作为战斗分队使用,未赋予侦察任务。因此不能了解当面敌情。21日兵临高平城下,完成了攻城准备,但城内到底有多少敌人,却拿不出准确的敌情报告。在等待41军的3天时间里,又不采取主动措施查明敌情。总的来说就是过于依赖上级通报,自身对侦察工作重视不够,平时缺乏训练,战时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。
这个问题,广州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周德礼也指出过:
从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实际情况来看.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:不论什么范围的敌情,都是下面向上级要情况。好像越军的情况部应该由上级通报给下级.甚至出现了面前敌情搞不清,也是上级的责任。这种想法和说法都是不对的。如果是敌人的战略战役纵深的情况.那应当由大军区负责组织侦察并通报给下级持单位;如果是战术情况及各部队当面的敌军情况,则应该由部队自已搞清楚.将得来的情况,一方面供部队首长、司令部下决心,另一方面要报告上级,以便上级全面掌握情况,定下战役决心。这才是了解情况、侦察情况、使用情况的正常作法。过去战争年代都是如此.从理论上来说.这是科学的分工。

TOP

以前的那些事我没经历过。现在只想看看现在的解放军到底是真英雄还是绣花枕头?

TOP

连以下通信工具落后对队形的影响
1979年作战时,我军部分部队连以下分队没有装备无线电通信器材,现有的只是军号、手旗和小喇叭,指挥主要靠手势、旗语和音响信号。在山岳丛林地作战,山高坡陡,林深草密,有时距离只有几米就互相看不见,说话听不清,无法联络和指挥。结果造成队形稍微疏开一些,就常常形成连长指挥不了排长,排长指挥不了班长,班长指挥不了战士的现象。攻击中发现了新情况,要调整部署或改变进攻方向,也比较困难。为了保证联络和指挥,各级只好逐个靠拢,战士向班长靠,班长向排长靠,排长向连长靠。如此一来,队形自然就密集了。

TOP

个人对越军战斗力的评价

越军在宽正面、浅纵深的地方打正规的防御战,部队再多,工事再坚固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(例如谅山);打硬碰硬的攻坚战(例如代乃),同样是头破血流占不到便宜。总体来看,越军的正规攻防战和运动战能力是极其有限的,不善于组织大兵团协同作战,1979年东西两线仅各一次团级规模进攻。但其经过长期游击战争的锻炼,最擅长的就是小分队分散游击作战,连以下指挥和战术较为熟练。大部队在作战中失利后,能够迅速化整为零,转入游击作战牵制和消耗对手。这一优点,在1979年中越战争的高平战场中有相当的表现。
越军在对法、对美、对华战争中伤亡出奇的大,充分暴露了其弱点:虽然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仗,但以游击战为主,真正经历的硬仗、恶仗少,高级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明显缺乏;部队火力不强,攻坚能力差,协同也不好,打不好反复争夺的恶仗。
越军单兵素质较好,顽强能吃苦,基层军官的实战经验丰富,指挥能力也强。俗话说“没有打不了仗的部队;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”,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上面。
沙巴战斗,149师对316师,以远途劳顿未做休整之旅,在时间紧任务急,来不及侦察敌情勘察地形,本来就不适应自然条件,没有作战经验的情况下,于深夜大雨滂沱之际投入战斗,昼夜作战,连续攻击前进30余公里,重创凭借险要地形和既设工事以逸待劳的越军头等主力师。

TOP

广西方向我军战前态势

根据中央军委决心和广州军区前指命令,广州军区参战部队于1978年12月14日至31日向广西中越边境集中。部队经过长途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,迅速顺利的完成了向战区开进、集结的任务,按时到达了指定地域。41军配置在平孟、念井、龙邦地区;42军配置在龙州地区;55军配置在友谊关、北山地区;广西军区独立师配置在峒中地区。加强广州军区作战的武汉军区第43军于1979年1月8日前铁路输送到广西,主力配置在爱店地区,129师和军坦克团配属42军作战;54军和50军(-149师)、58师分别于2月23日和3月6日铁运到达广西,担任东线战役预备队。任务区分如下:
41、42军并43军129师、军坦克团坚决歼灭高平地区之敌。
55军在同登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,视情况向谅山方向发展。
43军在禄平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,视情况向谅山方向发展。
广西军区独立师在横模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。
54军和50军(-149师)、58师的任务由军区前指视情况赋予。

TOP

54军参战概况
遵照中央军委命令,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作战部署,驻河南省的武汉军区第54军自2月19日开始,先后由水口、念井、友谊关三个方向出径,参加攻克高平、谅山的战斗。军部指挥162师担任攻打复和、高平、广渊、重庆等地的战斗任务。160师配属41军在高平西部战区担任清剿和护路任务。161师配属55军攻打谅山,为该军第二梯队。军炮兵团配属161师作战。截止3月16日,54军全部撤回国内,历时26天。全军战斗纵深30-80公里,共歼敌4433名,其中毙敌4265名,俘敌168名。战后,中央军委授予该军3个连、4名个人以荣誉称号。时任军长韩怀智,政委朱志伟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ssTory 金币 +75 兄弟辛苦了! 2009-1-13 19:55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谁与争疯 于 2008-11-25 20:21 发表
不得不说,废物军官太多,葬送了太多将士性命
兵家打仗,哪有不死人的?
就算是用大楼轰帐篷的美军,在伊拉克又死了多少?
越南人不必伊拉克人老实。
只要是进入那个山区复杂的地方,不损一兵一卒就想出来?
还不如开始就不打呢。
既然打仗,就要有承受损失的觉悟!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ssTory 金币 +4 回复认真,鼓励! 2009-1-13 19:56

TOP

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7-1 14:40